界面新聞記者 | 何柳穎
界面新聞編輯 | 王姝
圍繞RWA(Real World Assets tokenization,實物資產通證化),香港近日動作頻繁。 ?
8月7日,RWA注冊登記平臺正式在香港上線,由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發起,將打通RWA資產代幣化的數據化、資產化和金融化全過程服務體系。
同日,Web3.0三項標準立項,包括《RWA代幣化業務指南》《RWA代幣化技術規范》《基于區塊鏈的穩定幣跨境支付技術規范》。
RWA注冊登記平臺如何打通數據化、資產化、金融化的全過程?RWA與穩定幣是何關系?萬物皆可RWA嗎?
“把資產變成可融資商品”
RWA注冊登記平臺如何發揮作用?
OKX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偉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香港的RWA注冊登記平臺,本質上是一個將資產數字化、合規化、可流通的服務型基礎設施,它的價值并不局限于登記本身,而是貫穿整個資產生命周期。從企業的視角來看,它起到的是“把資產變成可融資商品”的關鍵作用。
“比如,一家在中國香港或大灣區運營的新能源企業,擁有一批已簽訂電力購銷合同的光伏項目,但過去由于估值缺口、缺乏標準托管機制,很難從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融資。通過RWA登記平臺,該企業可以將項目的基礎數據(如發電容量、電價、合同期限、信用背書)通過標準化接口上傳平臺,經審核后生成鏈上登記憑證,隨后以Token(代幣)形式發行。這些代幣可在合規平臺流通,交易者可以通過持有這些權益類代幣獲得未來收益,甚至進一步用于抵押、質押或再融資?!壁w偉向界面新聞記者舉例稱。
趙偉表示,上述這個過程打通了“數據-資產-金融”的三個環節,關鍵在于信任機制和標準化流程的建立。尤其對中小企業、綠色項目、基建投資等原本在資本市場上缺乏可視性的資產來說,是一套非常實用的融資和流通工具體系。
上述Web3.0三項標準立項,即《RWA代幣化業務指南》《RWA代幣化技術規范》《基于區塊鏈的穩定幣跨境支付技術規范》,有何實際意義?解決了哪些瓶頸?
趙偉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香港此次公布的三項RWA相關標準,是當前RWA制度建設中極具實質性的探索,直接回應了行業最關心的幾個“卡脖子”問題。
“首先,業務指南補上了制度層的‘頂梁柱’,它明確了哪些資產適合代幣化、如何進行確權、估值、登記和托管,并對發行流程、交易者適當性等環節作出規范,這為市場提供了清晰的操作邊界和合規路徑。技術規范則聚焦鏈上與鏈下的連接問題,包括數據接口、身份驗證、預言機機制、安全審計等,這實際上是在搭建一個可擴展、可交互的技術底座。第三項標準針對的,是RWA最容易被忽視但又至關重要的一環:支付結算。無論是境內轉移還是跨境交易,沒有穩定幣的介入就很難形成真正的鏈上閉環?!壁w偉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業內人士指出,RWA與穩定幣在區塊鏈生態中緊密相連。
“穩定幣通常錨定法幣,主要用于支付和價值儲存,而RWA則將房地產、債券等實體資產數字化上鏈,為穩定幣提供合規且透明的資產支持。穩定幣不僅促進了RWA的交易與流通結算,也依托多元化的RWA資產池,增強了自身的抵押基礎,降低了價格波動風險。兩者的結合,有助于推動鏈上金融與傳統金融的融合,進一步拓展數字資產的應用場景和市場規模。”趙偉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萬物皆可RWA?
8月7日,《RWA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產業篇2025》(下稱《報告》)在香港發布,報告由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香港理工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數字經濟研究中心、IEEE計算機協會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標準化委員會牽頭發起。
近來,隨著現實世界資產(Real-World Assets, RWA)代幣化趨勢快速發展,市場對于“萬物皆可RWA”的論調頗多。
《報告》指出,并非所有資產都適合進行RWA代幣化,“萬物皆可RWA”是一個偽命題。成功實現規?;涞氐馁Y產需要滿足價值穩定性、法律確權清晰性及鏈下數據可驗證性三大門檻。
《報告》稱,各類主體正通過跨行業合作、合規試點與底層技術創新加速推動RWA由概念驗證走向規?;瘧谩@?,花旗、渣打等全球頭部銀行正在探索RWA在支付結算、資產管理與跨境交易中的應用場景;螞蟻數科推出了專為RWA機構級交易設計的區塊鏈平臺Jovay,顯著提升了吞吐量并縮短了用戶響應時間。
《報告》認為,隨著不同資產類型逐步實現鏈上代幣化,RWA應用場景持續擴展,實踐中已經形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方向。例如,黃金、債券、應收賬款、基金等金融資產,充電樁、光伏等新能源資產,酒店、房地產等不動產,碳信用、數據、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GPU硬件等算力資產這五類主流資產。
其中新能源RWA代表了“中國特色”,展示了綠色金融與實體經濟融資場景的巨大潛力。GPU等算力資產憑借AI產業“剛性需求”和可信“數字基因”,成為RWA的理想錨定資產。同時,盡管不動產RWA如商業地產等領域也有探索,但面臨產權登記差異、估值不一致以及地方監管合規等挑戰。
《報告》還指出,RWA與穩定幣的深度結合標志著“鏈上金融”的范式升級,解決了加密生態中“交易空轉”和“代幣無根”的問題,促進了從單純的“加密貨幣投機”向“鏈上價值互聯網”的轉變。
《報告》強調,RWA的興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傳統資產缺乏流動性、區塊鏈技術成熟度提高以及市場需求變革等。然而,RWA的發展仍然面臨著顯著的風險,如各國監管差異顯著、鏈下數據透明度不足、部分資產流動性差等問題。此外,技術安全漏洞與合約復雜性也是潛在隱患。因此,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重視風險管理與合規建設的重要性。
實體資產上鏈技術規范將于近期發布
圍繞RWA,螞蟻數科透露了最新布局動作。
8月7日,界面新聞記者從香港舉辦的“錨定Web3.0 未來峰會”上獲悉,螞蟻數科正在拓展算力和金融資產RWA。此前,螞蟻數科RWA業務主要圍繞新能源資產開展。
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區塊鏈業務總裁邊卓群在會上表示:“經過在新能源領域的實踐驗證,我們的RWA技術平臺、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漸成熟?;谶@一前提,我們開始穩健推行算力與更廣泛金融資產的新探索。”
螞蟻數科在RWA領域布局較早。2024年8月,螞蟻數科RWA實踐入選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代表性案例。這是螞蟻數科探索綠色實體資產與數字資產融合的起點,之后陸續在光伏、換電等領域成功復制。
邊卓群表示:“過去一年,我們拒絕了很多RWA的需求,包括農產品、紅酒、高端名畫等。”其稱,從技術驗證到規模復制,每一步都必須走得扎實,不能做的絕對不碰。
據介紹,螞蟻數科從技術、產業、生態等層面加快布局。在整個RWA鏈路中,資產和技術僅是起點,“合規發行”才是打通全球流通的鑰匙。過去一年,螞蟻數科通過與香港持牌機構深度協作,串聯起證券交易(1號牌)、投資咨詢(4號牌)、資產管理(9號牌)、穩定幣及數字資產托管等全環節。
金融生態之外,螞蟻數科也在攜手產業生態推行“資產上鏈標準”。據透露,中國信通院、螞蟻數科攜手20余家企業牽頭制定的實體資產上鏈技術規范將于近期發布。該內容首次系統性提出數據上鏈的全流程技術規范,被視作RWA的“類5G標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