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愛康集團在北京召開媒體說明會,就“張女士十年體檢未預警腎癌”一事作出回應并予以澄清。
會上,愛康集團回顧了事件全過程,并稱在內外部專家核查評估基礎上確認“對張女士的腎臟檢查無任何疏漏,不存在漏診、誤診或所謂假體檢情況”。
如今,私營體檢中心與公立醫院里的體檢中心共同承擔著民眾多元化體檢服務的職責。
愛康集團資深副總裁周曉江稱,張女士作為一名法律專業人士,本應秉持職業操守,以證據立信。但張女士卻罔顧事實,以臆想的方式,通過造謠污蔑的手段,通過網絡媒體大肆發酵“愛康國賓假體檢”的言論。由于張女士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愛康集團的聲譽,令20余年來致力于健康管理服務的幾萬名愛康集團員工深受傷害,讓每年約800萬體檢客戶蒙羞,更讓民眾在不知實情的情況下,對私營體檢中心、對整個體檢行業,乃至對包括公立醫院在內的中國整個醫療行業產生不信任。?
在上述情況下,愛康集團認為“必須澄清事實,還原真相”,愛康集團代表1萬5千名愛康員工,不得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現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
愛康集團確認對張女士體檢無漏診、無誤診
在媒體說明會上,愛康集團華北區醫療管理及運營副總經理、中日友好醫院原門診部主任內科副主任醫師、原中國醫院協會門急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秀池按照時間線回顧了事件進程。
回顧過程中,李秀池根據事實證據對兩點進行澄清:第一,不存在“愛康體檢未查出異常而其他機構查出”的說法;第二,公開的北大醫院病理報告顯示為早期腎癌,而非張女士自述的晚期。
根據其回顧,2023年10月9日,張女士在北京愛康集團西內門診部(愛康集團北京西直門分院)進行體檢。
其體檢報告中清楚提示:1)雙腎超聲檢查結論左腎錯構瘤可能、右腎有鈣化灶,并風險提示和給出進一步診斷的建議:對右腎鈣化灶定期復查腎臟超聲和腎功能檢查,必要時請專科診治,左腎錯構瘤提示首次發現需要做CT,以除外其他腎臟占位性病變,必要時到泌尿外科治療。
2025年7月11日,愛康集團接到張女士的律師函,即刻組織內部開始核查,并同步請外部的超聲以及泌尿外科專家進行病案分析,最終確認對張女士的腎臟檢查不存在瑕疵,報告結論與腎臟超聲檢查的實際情況一致,沒有漏診或誤診,更不存在張女士所稱的“假體檢”。隨后,愛康集團于7月17日、18日接連兩次公開聲明,對張女士健康狀況予以關切,并澄清相關事宜。
對于張女士所提出的“假體檢”,愛康集團副總裁、原中科院廣州生物與醫藥健康研究院院長助理、原國家人口計生委出生缺陷與干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朝暉博士在媒體會上予以了明確駁斥。
汪朝暉博士將張女士過去所有體檢時所做的癌胚抗原檢測的質量控制圖進行了脫敏展示,相關質量控制圖均可在愛康集團的存儲系統中實現完全追溯,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假體檢”。“我們隨時可以把這個可追溯的數據與系統交給政府主管部門來核查。”汪朝暉博士表示。
同時,李秀池就張女士所提出的“提供十年血液樣本”等質疑進行回應,根據醫療行業慣例和國家相關規定,血清類檢測樣本的保存時間通常為1-7天。因此,愛康集團不可能保存張女士十年間的血液樣本。目前,愛康集團已將張女士十年的檢測數據報告、設備信息、檢測質控結果等相關信息全部提供給了主管機構。
關于在崗人員資質等問題,李秀池表示,所有醫護人員都是持證上崗;所有的儀器設備及試劑都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整個檢測環節都嚴格按照質控標準。同時,愛康集團還在說明會當中,現場與愛康北京區實驗室進行了連線,通過直播展示了北京愛康實驗室一流的檢測設備以及嚴格規范的質控流程。
張女士體檢風波事件完整時間線
經過愛康集團內部存檔核查,結合張女士向媒體公布的資料,張女士近幾年體檢及腫瘤診斷情況如下:
2023年10月,愛康集團在張女士的體檢報告中,提示“右腎鈣化灶,左腎錯構瘤可能”。
2024年10月,張女士在北京某康復醫院的體檢報告中顯示“右腎囊腫,右腎可見一低回聲,大小:3.5cm×2.8cm,呈分葉狀,血流信號豐富:至醫院進一步檢查,隨訪”,關節與脊柱一欄顯示“未見異常”,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發光法)”數值在正常值范圍。
2024年11月,張女士在北京某醫院進行手術,該醫療機構的《病理檢查報告單》載明,張女士所患癌癥的分期為“pT1aNxMx”,即癌癥早期階段(1a),報告中沒有確診癌癥轉移。
2025年2月,張女士自稱在國外某醫院進行了檢查,其提供的檢查報告的中文翻譯顯示:“轉移至腰椎(L4)的癌,切除。與透明細胞腎癌的轉移一致”。在張女士給上文北京某康復醫院的律師函中,張女士聲明“后在其他醫院確診出腎癌,惡性,并轉移至腰椎,骨癌四期(晚期)”。
若張女士向媒體公布的上述2024年11月的《病理檢查報告單》和2025年2月的檢查報告屬實,以及其有關轉移至腰椎、骨癌四期(晚期)的聲明屬實,則張女士的腎癌從2024年11月被診斷為“腎癌早期階段”發展到2025年2月的“腎細胞癌轉移至腰椎、致骨癌晚期”僅用了3、4個月的時間,證明張女士所患的腎癌發展速度極快。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2023年10月在愛康體檢,報告提示張女士“右腎鈣化灶”,也就是超聲檢測時并無癌癥跡象,到2024年11月,張女士在北京某醫院手術,病理確診為早期腎癌(分期為“pT1aNxMx”)。
參考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腎癌樣本的生長速度范圍從0.2厘米/年到6.5厘米/年,張女士在愛康體檢時沒有腎癌跡象到一年后初次發現早期腎癌大小為3.3cmx3cmx3cm,屬于腎癌的生長速度范圍內。
愛康集團再次明確稱,張女體檢后初次發現的是早期腎癌,并非晚期。
2025年7月11日,愛康集團接到張女士的律師函,即刻組織內部開始核查,并同步請外部的超聲以及泌尿外科專家進行病案分析,最終確認對張女士的腎臟檢查不存在瑕疵,報告結論與腎臟超聲檢查的實際情況一致,沒有漏診或誤診,更不存在張女士所稱的“假體檢”。
2025年7月15日,愛康工作人員嘗試聯系張女士,張女士稱不方便接聽,要求在下午4點后再聯系。此后雙方未能進一步溝通。
2025年7月16日,愛康集團法律顧問再次致電張女士。張女士表示,在愛康集團提供其律師函所要求的全部資料之前,視為未收到回復,并拒絕在此之前與愛康集團就任何問題溝通,同時稱將繼續維權。
愛康集團于7月17日、18日接連兩次公開聲明,對張女士健康狀況予以關切,并澄清相關事宜。
《腎細胞癌診療指南》稱癌胚抗原與腎細胞癌篩查無醫學關聯性 ?
發布會現場,愛康集團體檢超聲專業組組長、原武警北京總醫院超聲科主任醫師、北京女醫師協會超聲分會常委黃英對2023年10月張女士在愛康集團進行的超聲報告進行了解讀。
黃英醫生指出,張女士對外聲稱的2023年的超聲檢查描述“右腎鈣化灶、有低回聲”屬于編造,與其實際的超聲報告不符。
愛康集團稱,只要張女士提供書面授權,愛康集團可以直接對外公布張女士的超聲檢查的具體描述。
關于張女士所述“癌胚抗原(CEA)”檢測正常一事,愛康集團副總裁、原中科院廣州生物與醫藥健康研究院院長助理、國家人口計生委出生缺陷與干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朝暉博士表示,腎癌早期診斷主要依賴影像學(CT/MRI)而非血液檢測(美國NCCN指南2024)。癌胚抗原(CEA)主要用于結直腸癌、胃癌等消化道腫瘤輔助診斷和病情監測。
2022版《腎細胞癌診療指南》明確指出,“目前尚無公認的用于腎細胞癌早期輔助診斷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即CEA與腎細胞癌篩查無醫學關聯性,不能用于是否存在腎細胞癌的風險評估。
此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張志凌教授在事件相關報道中也明確表示,目前腎癌并沒有特異性和高靈敏度的腫瘤標志物。腎癌無法像腸癌、前列腺癌那樣,通過抽血就能反映出患癌風險。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