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災害性天氣的突發性、極端性、不確定性愈加明顯,特別是進入汛期,突破歷史紀錄和傳統認知的災害頻繁發生。”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表示。
2025年8月5日,應急管理部舉辦汛期安全知識發布會,通報8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并介紹汛期安全避險知識。
申展利指出,8月份,我國七大江河流域全面進入主汛期。華北、東北、華東、華南、西南部分地區洪澇和風雹災害風險高,海河流域、松遼流域部分河流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預計有2到3個臺風登陸或影響我國,1個臺風影響長江以北地區;大興安嶺、新疆北部、中南、西南局部地區森林火災風險較高;云南西部局部地區地質災害風險高;長江中下游、江淮、新疆中北部局部地區存在高溫干旱風險。
當前,正處于“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這是一年中防汛形勢最復雜、最嚴峻的時期。近日,北京強降雨牽動人心。受連續降雨影響,北京密云、懷柔、平谷、延慶等北部山區突發山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其中,密云區受災嚴重。7月31日,密云區委書記余衛國在北京市防汛救災新聞發布會上通報,據初步統計,全區17個鎮162個村受災,房屋受損3.1萬余間,車輛受損6994輛,10條公路受損,105個村電力設施損壞,684處通訊基站退服。全區約11.3萬群眾受災,因災死亡37人,其中含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31人。
值得注意的是,山洪災害是一種常見的洪澇災害,它具備突發性強、預報難度大,還有破壞力大等特點。如何快速逃生避險是民眾最為關心的話題。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中心副主任楊昆總結了四個關鍵字,分別是“快、高、避、穩”。
楊昆長期從事防洪減災方面的工作,曾經參與起草《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等多項國家預案標準,是水旱方面的專家。
他指出,“快”是行動快。如果身處險地或者收到了高級別的預警信息,就要立即撤離,毫不猶豫,不要貪戀財物;“高”是要向高的地方轉移;“避”則是指我們要避開一切可能被洪水沖垮、沖毀或者說帶電的地方,比如圍墻、老舊房屋、電線桿、陡坡等。最后是“穩”,就是心態要穩,如果被洪水圍困,要第一時間用手機求救,找到堅固的地方,固定身體,以免被洪水沖走。
談及汛期來臨主要遇到的地質災害類型,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員會主任劉傳正表示,主要有四種,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其中,地面塌陷一般是指地下存在空洞,上面的土體由于降雨滲流,變軟以后強度不夠就產生塌陷。我們通常說的喀斯特地區底下有潛伏的溶洞就容易出現。
“這四種災害類型主要是由強降雨引發的,但如果這個地區發生過地震,地震破壞了山體,表面看不出來,再經過強降雨,有可能更容易發生大規模崩塌、滑坡和塌陷。此外,如果這個地方有工程活動,比方說有切坡、有棄土、有采礦,那也更容易發生,再結合降雨的疊加作用,也更容易出現上述幾種類型的災害。”劉傳正說。
當前,針對地質災害的監測,我們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衛星遙感、航空遙感以及地面監測等技術預防,同時還依靠屬地百姓和游客等人員力量進行人防監測。“這么多年的經驗證明,地質災害是可認識、可防范的,我們采用‘人防+技防’的手段,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是可以取得很好的防災減災成效的。”劉傳正表示。
此外,在每年的汛期,水庫是非常關鍵的防洪基礎設施,其對攔洪、削峰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于具體怎樣調度?楊昆介紹,汛期水庫防洪調度遵循興利服從防洪、局部服從整體的原則,其目的是在保障水庫大壩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為下游減輕或者避免下游的洪災損失作出貢獻。
楊昆表示,當預報流域可能有較大降雨,這個時候可以提前加大下泄措施,比如加大發電出力,開啟泄洪閘等措施,預先把水位降低,騰出一部分庫容,為下一步防洪做準備,這叫“預泄”調度。當洪水入庫時,要調整控制水庫下泄流量,為下游防洪目標做貢獻,這叫“攔洪”“削峰”調度。
“比如一條河流水庫的來水洪峰流量是4000立方米/秒,下游河道最大安全泄量是2000立方米/秒,我們就調度水庫按照2000立方米/秒的流量控制下泄,這就叫做“削峰”了50%。”楊昆說。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水庫下游的河道已經發生了洪水,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調整水庫下泄的過程,避免水庫下泄的洪水和下游河道洪水遭遇疊加形成更大的洪峰,造成更大的損失,這時候就要采取“攔洪錯峰”調度的方式。
楊昆舉例,比如一條河流在下游的斷面,它的最大的河道安全泄量是5000立方米/秒,河道天然來水已經有洪峰通過計算分析是3000立方米/秒,我們就要調度水庫的下泄流量,在下游洪峰到達這個位置的時候不超2000立方米/秒,這就是我們“錯峰”的調度。
“當水庫的水位繼續上漲很高的時候,并且威脅到水庫自身的安全的時候,我們就要加大水庫的下泄流量,這叫‘保壩’調度,它的目的是控制水庫的最高水位,保證大壩本身的安全。”楊昆指出,當下游的階段性防洪目標已經完成,我們就要安排水庫盡快地把水位降下去,降到汛期限制水位以下,為下一場攔蓄做好準備。
“每一次水庫泄洪之前都要預留足夠的時間,通知下游,讓下游的人員財產得到及時轉移。”楊昆說。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