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杜萌
上周,市場熱點涌動,滬指一鼓作氣突破3600點。
從盤面情況看,憑借反內卷概念的擴散,基建行業成了上周的大熱點。多只此前規模較小的行業ETF在上周(7月21日-7月25日)迎來“救命”資金,一舉實現規模逆襲。
Wind數據顯示,有342只ETF迎來資金凈流入,其中鵬華中證細分化工產業主題ETF(159870.SZ)、富國中證全指建筑材料ETF(516750.SH)、國泰中證全指建筑材料ETF(159745.SZ)的凈流入資金均超10億元。
其中,多只ETF在上周內流入的資金,已經大大超過了二季度末的基金資產規模。富國中證全指建筑材料ETF二季度末規模僅為0.51億元,上周凈流入的規模達到了11.44億元,最新的資產凈值規模達到了12.02億元。華夏中證基建ETF(159635.SZ)本周內流入資金4.8億元,二季度末該基金規模僅為0.92億元,最新的資產凈值規模達到了5.88億元。

“熱錢來了,擋都擋不住。”有公募市場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公司旗下的基建ETF本來已經到了5000萬元的規模紅線,沒想到一周內就“翻身”,成了同類產品中規模較大的產品。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和寬基ETF的“規模效應”不同,細分行業ETF往往因為市場風格頻繁切換、行業沒有熱點,而面臨流動性不足、規模不夠大的難題。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當ETF的規模連續60個工作日少于5000萬元時,基金將被迫清盤。
不過,即使行業細分ETF面臨著難題,但基金公司布局的熱情不減。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二季度以來共有504只新基金成立(只計算主代碼),合計規模為2959.63億元,其中被動指數型基金有212只,總規模為596.75億元。為了“保發行”,有53只被動指數型基金采取發起式。
從跟蹤的行業指數來看,212只被動指數型基金中,有51只是行業細分ETF,主要集中在港股通科技、軍工、航空航天、汽車、半導體等多個細分領域。

“雖然平時無人問津,但養基千日,用在一時。我們公司對ETF的布局就是‘可以不大,但不能沒有’。”有非貨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募營銷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為避免陷入迷你基金的規模困局,公司在發行新的產品時,特別注重細分行業的投資價值。尤其在指數投資領域,公司依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開始有選擇性和前瞻性地進行布局。
結合二季度末的公募非貨規模排名來看,ETF也成為多家公募管理人規模“逆襲”的主要原因之一。
Wind數據顯示,非貨規模(剔除ETF聯接基金)排名前十位的頭部公募中,嘉實基金二季度大增651.54億元,以7323.59億元的規模排名第四位,比一季度末的第五名前進了一名次。匯添富基金二季度非貨規模增加432.97億元,以5389.53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九位,比一季度末的第十位前進了一名。招商基金二季度非貨規模減少了283.69億元,以5227億元的規模排名第十位,相比一季度后退一位。
“除了核心寬基ETF規模增加之外,主要是科創、稀土、芯片等多只ETF規模的躍升,甚至有些細分賽道ETF的規模創下了近半年的新高。”某公募市場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解釋。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多家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二季度公司在熱門ETF的持營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僅僅能保證排名的不后退”。
與此同時,ETF市場繼續爆發式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滬深兩市共有1209只ETF,合計資產凈值規模達到4.34萬億元,相較2024年末數量增加163只、規模增長5715億元。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