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信托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如何?
據中糧信托研究院統計,當前,業內已有52家公司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
上半年,52家信托公司營業收入均值為5.82億元,同比降低3.87%。其中,28家信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占比53.85%;凈利潤均值為3.01億元,同比下滑4.69%。
有10家信托公司營業收入過10億元,13家營收在5到10億元之間;3家信托公司凈利潤超10億元,8家凈利潤在5到10億元之間。
中信信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16億元,同比增長4.31%,為唯一營收過20億元的信托公司;緊隨其后的英大信托、華鑫信托以及江蘇信托上半年營業收入均超15億元。
以52家機構營業收入為統計口徑,界面新聞記者發現,營收排名前10機構名單變化不大。上海信托上半年營收11.15億元,同比增長39.77%,排名沖到第八。

相比之下,中游公司競爭格局出現變化,不同信托公司營業收入波動較大。其中,營收排名上升幅最大的三家為財信信托、中海信托和昆侖信托,分別上升了22名、14名和9名,2025年年中排名分別升至第22名、26名和37名。
百瑞信托、五礦信托營收排名下滑明顯,其中,百瑞信托從2024年年中第36下滑至本期第45,上半年錄得凈虧損0.25億元;五礦信托由第15名下滑至第50,上半年營收不足5000萬元,凈虧損2.68億元。
針對本期業績,五礦信托向界面新聞表示,一是信托業務轉型,業務結構的改變導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有所減少;二是公司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本期內公允價值出現下降。
企業預警通顯示,百瑞信托手續費傭金收入水平較為穩定,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2022-2024連續三個完整年度告負。
一位信托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解釋,盡管公允價值也視作信托固有業務的一個會計科目,但相比于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較難反映一家信托機構對的長期核心固有業務價值。“科目能夠裝的內容比較雜,無法反映金融機構真實的金融資產投資水平。往往該科目項下不少虧損都是因為接了一些信托項目的不良資產所導致。”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從披露數據看,2025年上半年,52家機構中營收正增長的有27家,手續費傭金收入錄得正增長的僅18家。這也意味著,不少信托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并非靠信托業務收入所帶動。
“近年來,信托業務轉型程度有限的情況下,信托報酬走低已經成為多年的事實,不少信托公司業績提升較依賴固有業務投資情況。”前述受訪人士表示。
中糧信托研究院分析,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在產業升級、消費復蘇與創新驅動等層面展現出的強勁韌性,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實支撐,各板塊結構性機會在宏觀經濟動能轉換中持續釋放,呈現結構性投資行情。
行業固有業務收入整體上行,但不同信托公司之間固有業務收入表現相差較大,部分信托公司抓住了上半年資本市場投資機會。例如華能信托、中信信托固有業務收入位居前列,表現優異。分析兩家公司固有收入增長原因,主要為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的上升。

圖源:中糧信托研究院
信托業務收入層面,據中糧信托統計,降幅前三名分別下降77.91%、51.70%和51.52%。但整體來看,相較于去年上半年,今年信托業務收入下跌幅度與去年基本持平。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營收前十機構中,中信信托和上海信托為唯二營收、凈利潤以及信托業務收入同比均錄得增長的信托公司。其中,上海信托上半年手續費傭金收入同比增長52.21%,營收同比增長39.77%至11.1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7.64%至4.88億元。
資產服務信托有著風險隔離、財產確權、財產規劃傳承等信托本源功能。界面新聞記者從上海信托處獲悉,圍繞信托服務體系,三年前,公司便開始積極探索不動產服務信托、特殊需要信托、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慈善信托等。“我們的家族信托客戶三年前有1200戶,到今天,家族信托、家庭信托客戶已突破12000戶。”上海信托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
此外,在資產管理信托領域,上海信托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標品資管信托的資產早在2021年已實現全部標品化;截至2025年中,公司主動管理的標品資管信托從200億元增長到約2500億元。
凈利潤層面,中糧信托分析,當前,信托行業仍處于轉型深水期,信托業務收入持續下降,導致上半年行業凈利潤總體處于承壓狀態。
2025年上半年,30家信托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20家凈利潤同比下滑(重慶信托和吉林信托去年未公布凈利潤)。
增速來看,部分中小型信托凈利潤同比增速較快,昆侖信托、杭州工商信托、陸家嘴信托、渤海信托等公司凈利潤均實現翻倍,分別達到421.10%、291.15%、247.79%和102.10%。
例如,過去幾年,昆侖信托經歷了艱難轉型,2022年和2023年凈利潤連續告負,直到2024年才重回增長。
近期,昆侖信托發布的經營活動分析會曾總結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項經營指標完成情況良好,能源信托差異化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并計劃下半年繼續提高產融業務規模和收入占比,加大“油品融”“化銷融”兩個模型的深化應用。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近年,在行業開啟高質量轉型以來,產融結合逐漸成為一些信托機構賴以實現業績增長的關鍵推力。例如,同為能源系信托,英大信托背靠股東國家電網,在能源領域的產融結合方面便走出獨特的差異化路徑。
而背靠中信集團,中信信托在產融結合領域也頻頻出手,聯手集團旗下中信金融資產入局上海董家渡紓困項目、蘇寧易購紓困項目以及廣西五象航洋城紓困項目,目前已打造了多個“AMC+信托”企業紓困范本。
一位信托公司戰略研究員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想要走好產融結合路徑的信托公司往往要更加依靠股東的資源實力。“股東有資源也愿意支持,信托機構在當下才能扛得住監管和行業轉型的壓力。”
“未來,在監管政策的引導與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背景下,信托公司的戰略選擇將更加注重價值創造與可持續發展。”中信信托風險管理部專家周萍認為。
在其看來,信托公司需從多個維度應對轉型壓力:一是拓展產融邊界,賦能新興產業;二是聯動財富管理服務信托與資產管理信托,提升服務效能。“信托公司應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造一站式財富管理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服務信托的盈利能力。”
周萍指出,信托機構還可結合自身稟賦,打造既符合細分業務市場專業能力要求又具有信托特色的商業模式。同時,優化風險處置,平衡效率與效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