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聞記者 |?孫藝真

科創板“1+6”政策配套業務規則落地。

7月13日,上交所正式發布實施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配套業務規則,包括《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5號——科創成長層》(以下簡稱《科創成長層指引》)、《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7號——預先審閱》(以下簡稱《預先審閱指引》)、《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8號——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以下簡稱《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指引》)3項業務指引及2項業務指南。

哪些股票將首批劃入科創成長層?

具體來看,科創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業將自《科創成長層指引》發布實施之日起進入科創成長層,新注冊的未盈利企業將自上市之日起進入。

  • 根據《科創成長層指引》,納入條件方面,這次改革未針對未盈利企業納入科創成長層設置額外的上市門檻,存量32家未盈利企業將自指引發布實施之日起進入科創成長層,新注冊的未盈利企業將自上市之日起進入。
  • 調出條件方面,實施新老劃斷。存量企業調出條件保持不變,仍為上市后首次實現盈利;同時提高新注冊未盈利企業調出條件,推動新上市公司加速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科創成長層企業按照規定發布符合調出條件的公告后,上交所原則上在2個交易日內將企業調出。

哪些股票將被首批劃入科創成長層?根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目前,科創板未摘“U”的存量公司有32家,包括:寒武紀、奇安信、芯聯集成、和輝光電、君實生物、澤璟制藥、前沿生物、青云科技、精進電動、百濟神州、迪哲醫藥、邁威生物、翱捷科技、亞虹醫藥、首藥控股、海創藥業、益方生物、云從科技、奧比中光、盟科藥業、諾誠健華、信科移動、星環科技、裕太微、云天勵飛、億華通、天智航、埃夫特、慧智微、智翔金泰、盛科通信、中巨芯。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按照《科創板意見》的要求,科創成長層股票簡稱后增加了特殊標識“U”。為幫助投資者直觀地區分存量和新注冊科創成長層股票,上交所已經組織市場對行情終端和交易終端展示進行優化,對新注冊科創成長層股票添加標簽“成”,提示信息為“新注冊科創成長層股票”;對存量科創成長層股票添加標簽“成1”,提示信息為“存量科創成長層股票”。

此外,本次改革沒有對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成長層股票交易新增投資交易門檻,仍為具備“50萬元資產+2年經驗”的資金門檻和投資經驗即可。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宗新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從全球實踐看,科技型企業往往經營業績不確定性大、轉盈利周期長,資本市場服務能否有效覆蓋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是市場各方判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標識性因素。科創成長層的設立,既增強了市場包容性,又強化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尤其是成長初期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加適配的資本市場平臺。

“科創成長層的設立能更好支持早期創新企業的發展。從投資者角度,豐富了自身的投資組合,更好滿足投資科技創新領域的需求,對未盈利科技型企業集中管理便于投資者更好識別風險,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更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華泰證券將按照要求多維度強化投資者風險評估,向投資者充分揭示相關風險,切實落實好科創成長層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責任。”華泰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陳天翔向界面新聞表示。

“科創成長層的設立,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規模和特點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難得的提早一步登陸資本市場的機會。對于技術有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但目前仍處于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通過這個過渡性的上市平臺,能早日被公眾認知,利用資本市場帶來的各項加持,在提早一步快速商業化的同時,也能讓公眾投資者能夠分享企業快速發展期的收益。”中信建投證券董事總經理董軍峰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科創成長層的設立也豐富了科創板的市場層次,滿足了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投資需求,進一步提升了科創板市場的包容性和吸引力。”

如何認定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

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認定標準也迎來進一步細化。

《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指引》明確,主體方面,包括治理結構健全、管理資產規模較大、具有良好誠信記錄的私募基金、政府出資設立的基金、鏈主企業及其設立的投資機構等。投資經驗方面,相關投資機構投資的科技型企業中,近5年有5家以上已在科創板上市或者10家以上已在境內外主要證券交易所上市。

持股比例和期限方面,相關投資機構應當在發行人IPO申報前24個月到申報時,持續持有發行人3%以上的股份或5億元以上的投資金額,不能突擊入股。此外,《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指引》還對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合規性、獨立性等提出了要求。

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姚亞偉向界面新聞表示,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制度是境外市場一項較為成熟的制度。

姚亞偉談到,例如,2018年港交所將資深投資者投資入股作為特定行業上市條件,港交所上市規則第18A18C章節分別就“生物科技公司”和“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提供一系列規范,其中一項特色安排就是“資深投資者”制度。與境外市場不同的是,本次改革引入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制度僅針對第五套標準企業開展小范圍試點,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入股情況只作為審核注冊的參考,不構成新的上市條件,并非上市“門檻”,不影響科技型企業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申報科創板。?

“一方面,專業投資人的背書可以降低風險,為企業技術實力和商業前景提供市場化驗證。另一方面,專業機構的長期投資傾向,有助于引導市場形成價值投資氛圍,減少短期炒作。”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伙人湯哲輝告訴界面新聞。

《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指引》明確,發行人適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申請發行上市的,鼓勵其按照規則規定自主認定、自愿披露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的信息。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強調,發行人認定和披露的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只作為上交所審核中判斷發行人是否符合市場認可度和成長性要求的參考,不表明其符合科創屬性要求或者發行上市條件,也不會降低審核標準,不會影響審核速度。發行人未認定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不影響其適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申報科創板。

“可以說,科創板的推出,改變了中國創投界近年來的投資方向。相關數據顯示,近86%的科創板上市企業獲得私募股權及創業投資的支持。之前很多投資消費、互聯網、模式創新的投資機構,也紛紛轉投硬科技。”浦東科創集團海望資本執行總裁孫加韜告訴界面新聞,“允許非盈利高科技企業上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由此帶動整個社會的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從原來的互聯網、大消費、模式創新等轉向硬科技。”??

哪些科創板IPO適用預先審閱機制?

“就我個人而言,最吸引投行的就是‘預先審閱機制’。”國泰海通相關業務負責人日前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鑒于我們所服務的科技企業有很多都是處于全球科技競爭前沿領域,因此企業的技術情況、產品情況、經營情況等具備了產業層面的戰略意義,需要盡量降低敏感信息的對外披露風險,讓投行能更高效地服務于這些企業訴求,也能更充分地向監管做好信息披露和回復,從而推動金融更好賦能科技實體,切實履行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

具體來看,此次發布的《預先審閱指引》明確規定,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或者符合其他特定情形的科技型企業,因過早披露業務技術信息、上市計劃可能對其生產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確有必要的,可以申請預先審閱。預先審閱機制建立后,現有發行上市審核業務咨詢溝通機制仍可繼續適用,企業對能否適用預先審閱有疑問,可以在提交預先審閱前向上交所咨詢溝通。

此外,《預先審閱指引》明確,上交所的審閱意見不構成對發行人是否符合板塊定位、發行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預先確認。完成預先審閱的科技型企業正式提交IPO申報的,上交所將加快推進審核程序。

預先審閱期間,相關申請文件、預先審閱過程、結果等不對外公開,但證監會與上交所同時也多措并舉保障審核質量和投資者知情權。一方面,發行上市審核標準不降低。無論企業是否經過預先審閱,提交發行上市申請后,上交所都將嚴格遵循現有規則、程序和時限要求開展審核工作。另一方面,督促充分披露,發行人正式申報受理當日,需在上交所網站披露預先審閱階段的問詢和回復文件,自覺接受市場監督。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伙人湯哲輝告訴界面新聞:“今年5月。港交所開啟‘科企專線’對標美股,允許18A18C公司的秘密遞交,意在避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技術路線或營運策略泄露或被競爭對手模仿。科創板此次1+6措施改革與成熟市場接軌,在保留了中國特色的信息披露要求的同時,對于科技型企業更加友好。”